会同手工柴火月饼起源于湖南怀化市会同县堡子镇,其历史可追溯至清代,2025年被列入怀化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这款月饼以“外酥里嫩、柴火清香”著称,表面裹满金黄芝麻,内馅融合猪油、糖桂花、核桃等食材,形成独特的“三香融合”风味(芝麻焦香、柴火炭香、山茶油清香)。
二、传统工艺解析
原料配比(以100公斤成品为例):
精制面粉60公斤
猪板油20公斤
核桃仁10公斤
糖桂花5公斤
山茶油3公斤
熟芝麻2公斤
核心工序:
制馅工艺:
核桃仁需经120℃烘烤20分钟,去除生涩味后切碎。
猪板油与糖桂花按3:1比例混合,手工揉搓至油糖完全融合,形成“桂花脂”基底。
和面与醒发:
面粉中加入30℃温水,揉至表面光滑后静置40分钟,使面筋充分形成。
醒发后面团需经过三次折叠擀压,每次间隔10分钟,增强层次感。
包馅与成型:
采用“推皮包馅”法,将50克面团擀成直径10厘米的圆皮,包入30克馅料后收口。
模具压花需用力均匀,确保花纹清晰,脱模时在模壁刷少量山茶油防粘。
柴火烤制:
使用龙眼木作为燃料,烤炉温度需控制在220-240℃之间。
采用“三段式”烤法:前10分钟高温定型,中间8分钟转中火锁住水分,最后2分钟大火上色。
芝麻裹附:
出炉月饼需立即浸入芝麻盆中,利用余温使芝麻粘附牢固。
裹芝麻后需静置30分钟,使油分渗透至饼皮内部。
三、经验总结与技术创新
火候控制的“五感法则”:
观色:饼皮呈金黄色且微泛油光时为最佳火候。
听声:烤制后期饼皮会发出“噼啪”声,此为水分蒸发的信号。
嗅香:当桂花香与柴火香达到平衡时需立即出炉。
触感:用手轻压饼皮能缓慢回弹,说明酥层已形成。
计时:根据月饼厚度调整烤制时间,标准尺寸需精准至18分钟。
原料创新的“本地化原则”:
面粉选用会同本地冬小麦,其蛋白质含量达14%,面筋强度适中。
糖桂花采用堡子镇特产金桂,经三蒸三晒工艺处理,香气浓度提升50%。
山茶油需经过低温物理压榨,酸价控制在0.8mgKOH/g以下。
非遗技艺的标准化探索:
制定《会同手工柴火月饼制作规范》,将23道工序拆解为102个质量控制点。
引入红外线测温仪,将烤炉温度波动范围控制在±3℃以内。
开发出低糖版配方,通过增加核桃仁比例、减少糖用量,使热量降低25%